打造三智道商国学院
2009-08-25 11:05:24
-
摘要
“打造融会三智的道商”
至圣先师孔子、道家祖师老子、佛祖释迦牟尼是洞彻宇宙、人生真相,具足圆满智慧的圣人,故尊称“三智”。向企业界阐明“三智”智慧,是为“三智道商国学院”初心所在。在国学院成立前夕,三智道商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高斌向本报分享了他多年来对国学的体会和打造汲取传统文化智慧滋养的“道商”的理想。
“道商的道是融会三家的大道”
《北京》:您本人对于三智道商国学院的期待是什么?
高斌:我希望可以做成国内高端的一个国学培训班,使高端人士把“道”的智慧用在企业管理经营上,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真正实现“道体商用”。
《北京》:如何理解“三智道商国学院”的“道”?
高斌:我们整个的课程设置都围绕着“道”,对儒家的“道”、佛家的“道”、道家的“道”都设置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对儒家中庸之道、易经之道的学习,让学员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然后通过对道家黄老的管理之道、庄子的生命之道、《黄帝阴符经》《淮南子》《黄帝内经》的学习,以及对古代商圣范蠡的解读,结合现代企业家成功的经营智慧,再加上用道家智慧的实修,助学员达到“致虚极则守静笃”的境界;通过佛家《圆觉经》《坛经》《金刚经》《心经》的互证,体悟禅的智慧,从而达到“降伏其心”。儒、释、道三家课程的教学,以“读万卷书”,再加上全国各地名山胜迹的实修,以“行万里路”,最终体悟一个“大道”。
《北京》:现在全国各地也开了很多国学的课程班,您认为三智道商国学院和其他的比起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高斌:首先,我们的课程有一个严格的体系架构,而且这个体系是一个很紧密、自然的过程,由儒家、道家、佛家的“道”所构成。其次,我们的特色是有一个拥有涵盖国学各领域的稳定的师资团队,包括海内外的儒家、道家、佛家学者。再次,我们把课程的学习和实修结合起来。从儒、释、道三个方面的智慧去看,让学员领悟“道”的精髓。我们希望国学院达到的效果如同宋代普明禅师的《牧牛图》所表达的境界,从不懂得“道”,到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得“道”。
《北京》:学院开课后针对的人群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高斌:主要是高端人群,大多数是企业家,还有一些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政府官员。
《北京》:那么对于学员有没有筛选的过程呢?
高斌:有。比如说企业家应该上过EMBA、经过商学院管理培训的,这样他们会有管理方面的基础,然后再来学习国学的知识,理解国学的价值观念,对学员来说可以知行合一,提高人格境界。
《北京》:您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国学、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又是怎么想到办国学院的呢?
高斌:我对国学有很大兴趣,学国学、用国学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大学毕业后在长城葡萄酒公司工作,1999年从技术生产转到营销工作。当时在全国有几百家客户,加上自己要管理大概上百人的营销团队,有很多复杂的营销和管理工作,我开始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孙子兵法》在营销中的应用,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后又将《论语》《道德经》等应用在营销与管理之中,就这样渐渐地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系统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和实践,不但我的自身修养得到提升,企业管理也有了很大进步。为了更好地讲课,我自己也需要大量地学习传统文化,所以我就来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国学班,后来又参加了北大举办的传统文化游学班,先后去了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杭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名校,系统地学习了传统文化经典,又到曲阜、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青城山、九华山等儒、释、道的圣地进行实修,实地体悟三家智慧。
正如佛家讲究的由己及人,经过这一系列的修炼与提升,我也希望传统文化的智慧能惠及更多的人。今年6月,我找到了文化书院的王守常院长,探讨能不能和文化书院合作,组织一些企业家来上课。很快,三智道商国学院就筹备起来了。我们会在8月18日举行一个国学院成立新闻发布会。在筹备过程中,学员报名踊跃,现在第一期50名学员已经招满,首期班8月底就将在北京大学开课。
“现代企业不能与传统文化脱节”
《北京》:通过自身的经历,您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而言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高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是没有我们东方自己的管理体系,更多介入的是一种西方的管理文化。西方的管理文化是受西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影响决定的,而恰恰我们东方自己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西方是不一样的。比如从《孙子兵法》中的“上下同欲者胜”和美国管理学著作《第五项修炼》中的“共同愿景”,就可一窥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今天的企业文化亟待建立,但建构企业文化就必须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寻求资源。把传统文化向企业管理层普及,有了传统文化智慧,加上管理学的知识,我想这对管理层而言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果与传统文化脱节,或者一知半解的话,就容易出问题。
《北京》:您怎么看国学院、书院的地位和作用?
高斌:我们现在的高等院校教育不能真正起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的。书院是民间学术团体对教育体制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会起到一个完善的作用。我们的重点是推动“道”的智慧,而不是术。道商不是仅指道家的“道”,而是具足儒、释、道三家的“大道”。
《北京》:现在的书院、国学院大多数都是大学、作协在办,可以说都属于文人圈子,您认为作为企业家介入这个领域,会有什么优势或不同的侧重点吗??
高斌:企业家参与办书院、国学院的话,应该办得更具体,因为企业家更明白企业家自身的需求,针对性更强一些,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北京》:在国学的推广上,您如何看资本的介入呢??
高斌:我想因为资本的介入可以使教学做得更大一些、更高一些,应该说更主要的还是扩大影响,比如说企业家、管理者能够和学者相结合。就像三智道商国学院,企业家和文化书院整合资源,企业有一些企业家方面的资源,书院有一些师资资源,双方可以取长补短,进行沟通,进行优势互补。
应该说,传统文化的普及化是一个标志。尽管说很多人在批评于丹、易中天,但实际上他们可以说是在传统文化复兴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不管他用什么样的方式,解释得对不对,至少让全国的人都知道了这些经典,让大家都去感兴趣、都去看、都去领悟,这是一种方式。另外,当文化的学习和应用成了人们的习惯,成了各行各业须臾不可离开的制度,这样就真正是文化传统的复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