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牵头共建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2011-09-29 17:25:41
-
摘要
9月28日上午,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安沣渭新区)、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的“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框架协议暨首批入区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陕西省政府赵正永省长,朱静芝副省长,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省工信厅蒋跃厅长,省人民政府徐春华副秘书长,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岳华峰,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沣东新城党工委书记赵红专,市长助理、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沣东新城管委会主任乔高社等省市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中小企业局以及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西安交大、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有关科研院所、企业负责人等。签约仪式由省科技厅厅长奚正平主持。赵正永省长发表讲话,高度肯定西安交大EMBA学院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带头实践今年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推进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建设。
打造高科技产业聚集区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理事长王建华介绍了项目背景。王书记谈到,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精神,由西安交大牵头,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工信厅、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西咸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的“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项目今天正式签约。
“示范基地”是以高科技含量的研发服务产业、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孵化为主体的产业聚集区,是以现代制造业及其基础产业为服务对象,以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构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吸引制造服务业的有效集中,形成面向制造业的集约式现代服务产业链,发挥集群效应,支持和带动陕西省制造业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发展。
示范基地有三大创新之处:一是立意较高,通过项目实施要形成高端制造服务业的产业聚集,使之成为推动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二是由5家单位合作共建,将政产学研有机结合,较好地体现了统筹科技资源的精神,有可能在将陕西省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方面趟出一条新路;三是通过机制创新,把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为技术研发、成果转移,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解放科技生产力,为培育陕西省战略新兴产业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
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极大的促进产业技术研发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将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的绿色通道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目前已有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成为首批入区项目。
西安交大和工研院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精神,有信心、有能力在“示范基地”的建设中,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尽全力为陕西省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工作,竭诚为企业服务,将示范基地打造成为西部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孵化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代制造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赵红专书记、蒋跃厅长代表共建单位分别发言。他们指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此,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以此加快和带动关中地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今天的签约是推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建设方面迈出的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西安交大主动融入地方发展
赵正永省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该项目体现了高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带头实践今年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推进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建设,向西安交通大学表示敬意,向5家共建单位表示祝贺。西安交大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为省内其他高校积累和创造条件、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开拓了一条路子,其经验和做法值得省内“985”、“211”高校和其他研究型大学学习和借鉴。希望高校都能够思考和创意,主动融入陕西地方经济发展。
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陕西省的重要使命,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大难题。今年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科研项目招标方式打破条块和部门分割、加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省科技资源中心等举措,当前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省重要支柱产业,我们要依托科技优势,加快实现制造业从制造向创造、从部分向集成、从单一产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转变,为陕西省制造业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力争在全国甚至世界领先。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创意好、抓得准,符合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是西安交大依托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希望在陕西省走出一条高校围绕企业发展搞服务、企业围绕市场求创新的路子,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协同创新,积极转化成果,真正把陕西省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省级相关部门要在土地、环评、资金等方面对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用。
签约仪式上,奚正平厅长、蒋跃厅长、赵红专书记、乔高社主任、王建华书记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据了解,“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是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重点项目之一。该基地将依托西安交大的科技优势,发挥陕西工研院统筹科技资源的平台作用,建设以创新型现代服务产业为主体的产业聚集区,主要以现代制造业及其基础产业为服务对象,以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构架,再配合金融财务咨询管理服务、原辅料及产品交易商务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最终形成面向制造业的集约式现代服务产业链。
基地计划用5-8年的时间,完成建设投资200亿元,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与服务企业20家,培育以研发设计服务、制造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的高科技企业300家,建设、集成、组建一批公共技术、产品设计、精密加工、信息服务平台。
示范基地与重型机械研究院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签订了“高端重大装备研发创新及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基地项目”、“工业园区及城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项目”、“高端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合金钢超市项目”、“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项目”、“装备制造零部件技术选型与采购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粉末冶金快速制造产业基地项目”、“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产业化基地项目”等项目协议;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公司、西部证券公司、北京银行西安分行、长城资产公司等分别签订协议,约定由上述金融企业为入区企业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