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财务》课程所提出的观点涵盖理论和实践概念,并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研究进行。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带同学们学习公司财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理解这些内容应该有助于更有逻辑地思考公司财务问题和决策。
MFM:王鲁平 副教授
王鲁平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获得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1992 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任教,2002 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现任职交大管理学院会计及财务系副教授。目前主要讲授《公司理财》、《审计学》等本硕课程;研究上长期致力于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及投资行为等领域的研究,并在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投资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在《管理工程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科研管理》、《系统工程》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50 余篇。
王老师通过几天的课程,带领我们学习讨论公司财务分析、资本预算、资本结构、支付政策、公司估值、债务和股权融资、管理增长和长短期财务规划的作用。课程主要讲解两大内容,内容一主要讲解了公司治理的目标、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业绩评价、 财务预测与管理增长、净现值与资本预算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有效资本市场与行为金融;内容二主要讲解了长期融资:理论与证据 、资本结构经典理论 、现实世界中的资本结构 、杠杆政策与资本成本、支付政策(支付政策与价值 、股利与回购、 股利支付理论)、短期融资:理论和证据( 营运资本管理、 短期融资计划、公司估值)。
第一天课上,王老师从何为公司金融展开,娓娓道来。理论结合案例,在什么是公司金融知识模块,老师先是讲解了相关理论,然后结合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的 “秘诀”,长实:现金为王、和黄:逆市扩张,并对案例做了解析总结。后面继续讲解了公司制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的目标、代理问题、管理层目标、金融市场监管等。
周六下午教授从事业合伙制五大模式开始,通过列举 5 个案例来讲解:
- 小米雷军:合伙人制;
- 阿里马云:创始企业家与人力资本具有比货币资本更大的经营话语权;
- 万科郁亮: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而是事业合伙人;
- 华为任正非:投资于人,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艰苦奋斗的合伙机制;
- 温氏温鹏程:齐创共享的事业管理平台,是温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
随后讲授了会计报表与现金流量,结合案例联合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讲解流动性、负债与权益、市场与成本、工人会计准则、税、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净营运资本、财务现金流量等知识点。除此之外,还讲解了管理增长中的长期财务规划与增长,分享了2002 丽珠集团的股权之争、为什么美国公司不发行更多的股票。
周日老师带大家学习了华为基本法、华为的投资战略、投资决策方法、迪士尼在中国案例、净现值评估、会计保本点、会计保本点和现金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财务杠杆与贝塔系数等。
第二周老师从投资、战略和经济租金开始讲起,讲授了CEO 薪酬、业绩评估和奖励:剩余收入与 EVA、股价波动、对冲基金 Melvin、战略分析与价值投资、年化收益率、资本结构与股利分配、MM 命题 I&II (有公司税时)、利己策略、重提陷阱理论、新经济对财务金融重心的影响、新经济对财务金融边界的影响、新经济对企业融资编号的影响等内容。
案例研究是《公司金融财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一个月左右全班同学分为 10 个学习小组、教授提供了 10 个案例给到同学们,请所有同学在上课之前仔细阅读自己学习小组的案例、互相讨论形成每个小组自己的 PPT。随后,每个小组都在课上汇报了自己小组的案例 PPT。
各小组聚焦不同企业与金融领域案例展开深入研究与分享。案例涵盖多个方向:金科股份的债务危机与破局之道、实业报国,“轴” 而复始 DG 机械的筹资之路、硅谷银行 “48 小时闪崩” 始末、造假风波后瑞幸咖啡的自我觉醒之路、“财” 转风控中 - 盐津铺子、腾讯音乐回港二次上市案例、隆基稳健型财务战略分析与展望、恒大危机的分析、反思及启示、老板电器的价值增值之道、蔚来的资本市场征战之路。每个学习小组分享完其他小组同学会进行提问互动,教授也对每个小组做的案例进行了点评。
为全面检验同学们对《公司金融财务》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教授精心设计了多元化的学习环节:课前,同学们围绕典型案例开展深度分析,以实践视角探索理论应用;课上,通过系统讲解与互动研讨,深化对核心概念与模型的理解;课后,则通过测试环节,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量化评估。通过这一 “分析 — 学习 — 考核” 的完整闭环,助力同学们扎实掌握课程内容,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能力进阶。
我对企业财务战略与资本市场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程中分析的五个案例涵盖了房地产、新能源、互联网音乐等多个行业,展现了不同企业在财务决策中的智慧与挑战。
金科股份和恒大集团的案例让我认识到激进扩张与高杠杆策略的风险。两家房企因过度依赖债务融资,最终陷入流动性危机,警示企业在追求规模的同时需注重财务稳健性。相比之下,隆基绿能的 “稳扎稳打” 策略更值得借鉴,其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负债率和注重研发投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蔚来和腾讯音乐的案例则展示了资本市场运作的复杂性。蔚来通过多地上市分散风险,腾讯音乐则灵活应对监管变化,回港二次上市以提升流动性。这些案例让我明白,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灵活选择融资方式与上市策略。
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财务分析能力,也让我认识到财务战略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未来,我将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企业制定科学、稳健的财务决策。
中加 MFM 项目 2024 级 3 班 杨帆
在四月的两个周末时间里,我们班级有幸接受了王鲁平老师讲授的《公司财务金融》课程。王老师的授课方式结合了实际案例分析,通过鼓励同学们自主准备并展示案例,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性,实现了经典理论与最新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大家构建了一个更加贴合实际的公司财务金融知识体系。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前讨论并准备了讲解资料,共同讲解与分析了十个案例。在互相阐述与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与分析。这些现实案例使得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帮助同学们更加轻松地跟随王老师的思路,将《公司财务金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清晰地理解知识点,也能够触类旁通,将理论知识更加紧密地与市场实际相结合。
在王鲁平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案例讨论与分析中碰撞出了更多的思维火花。也让每个人都对《公司财务金融》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加深个人理解的同时,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思路,促进了自己对知识的更深入思考。
《公司财务金融》这门课程对同学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同学们对本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系统学习,这门课程为同学们未来在公司财务金融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未来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中加 MFM 项目 2024 级 3 班 段海宁
王鲁平教授把《公司金融财务》这门课讲的深入浅出,不仅让我系统性地掌握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逻辑,更重塑了我对商业决策中 “价值创造” 的理解。这门课程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从财务视角分析企业战略、投资与融资决策的大门。以下从知识框架、实践启发和思维转变三个方面总结我的学后感。
一、知识框架:从理论到工具的贯通
第一次的课程内容覆盖了公司治理的目标、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业绩评价、财务预测与管理增长、净现值与资本预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定价套利理论等。第二次的课程覆盖了公司长期融资、支付政策、短期融资、公司估值等。通过理论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企业的一切决策都与资本成本息息相关。无论是投资新项目还是优化融资结构,都需要以资本成本为基准衡量价值创造的可行性。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工具让我意识到,财务决策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溢价。例如,长期项目的估值需要谨慎预测现金流,并对不确定性进行合理调整。 债务与股权的选择不仅是融资问题,更涉及代理成本、税收效应和财务灵活性。
二、实践启发:财务思维解决真实问题
课程中的十组同学的案例分析将理论落地到实际场景,大家都踊跃提问,同学们发散性的思维的问题让我们对案例了解的更加全面。其中我们小组分析了瑞幸咖啡经历财务造假后怎么涅槃重生,通过亲手的去总结归纳,查找原因,了解波特五力模型企业在市场不确定下的战略管理会计运用。
三、思维转变
过去我常将财务等同于记账与报表分析,但这门课程让我跳出会计思维,转向以价值为核心的决策逻辑,企业价值不是短期利润的堆砌,而是可持续现金流的折现。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但通过多元化投资、对冲工具或灵活的资本结构,企业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增长。无论是投资评估还是并购定价,财务模型提供了量化的决策依据,但同时也需警惕对模型的过度依赖商业直觉与行业洞察同样关键。
课程结束后,我意识到两点不足:一是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认知仍需加强;二是需要更多实践机会,例如通过模拟交易或企业参访,深化对理论的应用。
王鲁平老师的课程不仅教会我 “如何计算”,更让我学会 “如何思考”。它让我明白,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思维框架,无论是对于职场、投资还是个人理财,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未来,我希望能将这门课的知识与更多跨领域技能(如数据分析、行业研究)结合,在真实的商业世界中探索价值的本质。
中加 MFM 项目 2024 级 3 班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