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课堂丨中加合作MFM项目2024级3班《兼并与收购》课程回顾

2025-06-20 15:04:24

-

摘要

《兼并与收购》课程主要从金融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学习公司并购基本理论,并购分类,并购演进,公司并购定价方法,重组策略,反收购战略以及国际并购。本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涉及经典案例,最新案例,跨国并购案例50余个。同学在学习并购与重组的案例分析中,应学会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去定价并购,并从已有的并购类型中分析并购利弊。


 

 

主讲教授

 

Dr. Victor Song 教授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双博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彼迪商学院金融与创新创业跨学科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加拿大杰克奥斯丁亚太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在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等世界顶级金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获得西蒙菲沙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授予的最佳教学奖;任职前加拿大总理智囊团,从事亚投行和大国贸易协定的研究;加拿大知名创新创业孵化器VentureLAB资深顾问和天使投资人;同时热衷社会公益,为母校卡尔加里大学研究生院设计并捐赠Dr. Victor Song 奖学金。


 

孙卫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MIT 斯隆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等高级访问学者。曾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 10 项;主持横向课题 30 余项。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改论文 60 余篇,出版参编教材和译著 8 部。

 

 


第一周课程中,Dr. Victor Song 教授以作为 “企业为何开展并购” 切入点展开教学。首先系统阐释了兼并与收购的核心概念,结合并购的不同分类体系进行理论梳理。在讲解横向并购时,以星巴克咖啡机业务为例深入剖析规模效应的作用机制,同时穿插路虎捷豹并购案、汉堡王与提姆霍顿的整合案例,引导学生从实战案例中探究并购动因 —— 究竟是追求业务重复叠加还是资源互补协同。针对纵向并购模式,重点解读其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实现战略布局的核心逻辑。在后续课程中,Dr. Victor Song 教授以科斯企业理论为框架,深入解析了委托代理问题的内涵及产生根源。他指出,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矛盾源于信息不对称与目标函数差异,例如在麦当劳案例中,CEO 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直观体现为管理层可能通过提高自身薪酬追求短期效用,而忽视股东长期价值最大化的诉求。谈及内部治理的激励机制设计时,Dr. Victor Song 教授以所罗门王审判这一经典案例追溯了早期契约理论的智慧,进而探讨股票期权作为现代激励工具的有效性 —— 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绑定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来缓解代理成本,但实施效果需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与行业特性综合考量。此外,他以日本家族产业的治理模式为切入点,剖析了文化传统与制度设计在平衡代理矛盾中的独特价值,并延伸至并购场景下的收益解构,系统阐释了不同收购方式(如现金收购、股权置换等)对并购收益分配及治理结构的影响机制。

 

在讲授并购活动演进的知识模块时,Dr. Victor Song 教授通过系列案例展开解析:连横时代以美国洛克菲勒与标准石油案例阐释横向兼并及托拉斯概念;“合纵” 时代聚焦纵向兼并;“成吉思汗” 大一统时代解析混合并购、多元并购与集团式并购;“司马懿篡权” 时代解读管理层收购与杠杆收购;全球一体化时代则以苹果公司收购案例等分析战略兼并、全球化并购及横纵向跨国并购中的 “远交近攻” 策略。课程中,Dr. Victor Song 教授带领同学们系统学习了金融投资领域的多元知识。从风险与收益的基础理论切入,深入讲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各行业 Beta 系数,辅以敏感度分析强化理解;在投资实践层面,剖析投资目的,点明天使投资往往更注重情怀,以 Riipen 教育就业平台的投资为例印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探讨风险投资作为 “独角兽摇篮” 的特性、利弊,对比中美风险投资模式的差异;同时还涉及投资心态塑造、世界各国在美投资概况。此外,课程延伸至经济学领域,解读价格弹性分类、价格敏感度与收入的关联,以及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最后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话题,拓宽知识边界 。


Dr. Victor Song 教授系统剖析了特斯拉收购 SolarCity 的经典案例,从马斯克的收购动因切入,涵盖宏观经济背景、SolarCity 扩张中的运营困境、双方投行的策略建议等维度,延伸至收购后的整合历程。为增强学习趣味性,Dr. Victor Song 教授设计沉浸式并购模拟游戏,通过 “A+B=A+B” 的价值逻辑阐释 ——“自身在对方眼中的价值才是真实价值”,并特别从加拿大带来三份纪念礼物,分别赠予游戏冠亚季军及纪念奖得主。课程结束后,班委组织了生日会,为第二季度生日的同学集体庆生,传递温馨祝福。





第二周,孙卫教授围绕企业并购主题系统讲授四大模块内容:企业并购概述、并购战略与程序、并购整合、管理层收购与反收购。课程以并购概念为起点,从并购活动的前期筹备切入,详细拆解22种并购类型及模式,深入阐释产业并购类型、并购理论、市场热点等核心内容;在战略层面强调并购战略的导向作用,梳理并购程序全流程;针对并购整合模块,聚焦 PMI(并购后整合)理论体系,解析方法论、文化因素及变革管理要点;最后围绕反收购与杠杆收购策略展开专业讲解。为强化知识落地,孙教授课前布置案例作业,要求3-4 位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完成案例分析。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其中两组分别模拟博通并购高通的收购方与被收购方角色,另有两位同学以评委身份对模拟案例进行专业点评,教授同步进行深度解析与补充。通过 “理论讲授 + 案例实操 + 场景模拟” 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深化对并购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

 



教授祝愿同学们:愿你的眼里有悲有喜,尝尽人间冷暖,依然笑靥如花。愿你的心里有信有爱,看尽世间繁华,依旧诗酒年华。

 

图文作者 | 詹学芹


MFM

同学课后感悟

 

 

《兼并与收购》课程的两位老师,让我对企业并购形成了系统性的认知。课程从并购类型切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的战略逻辑与科斯定理、协同效应理论,揭示了并购动因。并购流程中,财务、法律、经营尽职调查要点与估值定价、支付方式策略,展现实操复杂性;而整合阶段的文化融合、PMI方法论及变革管理,是价值实现关键。反收购策略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等手段,体现攻防智慧;杠杆收购与管理层收购案例,凸显资本运作精妙。其中,特斯拉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我认识到并购需兼顾战略规划与细节把控,各环节环环相扣,方能实现协同价值。


中加合作MFM项目2024级3班

顾莹




学习企业并购理论课程,如同打开了一扇观察现代商业世界的棱镜。在课程中,从经典的协同效应理论到前沿的行为金融学视角,每一个理论框架都在解构企业并购背后的复杂动机与深层逻辑。这不仅是对资本运作规则的系统梳理,更让我对商业世界中“合纵连横”的战略智慧有了全新认知。


一、理论基石:从协同到博弈的思维跃迁

课程伊始,传统并购理论中“1+1>2”的协同效应模型令人印象深刻。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与管理协同的三重框架,清晰勾勒出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理想图景。然而,随着学习深入,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引入打破了这种理想化认知。管理层自利动机、估值泡沫与逆向选择问题的剖析,让我意识到并购并非简单的“强强联合”,而是多方利益博弈的复杂战场。行为金融学中“过度自信假说”揭示的决策者认知偏差,更让我反思:在资本狂热背后,理性分析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二、实践启示: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与共鸣

课堂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转化为鲜活的商业故事。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式并购,展现了跨文化整合与战略协同的精妙平衡;而AOL与时代华纳的世纪并购失败,则深刻印证了高估协同效应、忽视文化冲突的致命陷阱。这些案例让我明白,并购成功不仅依赖财务数据的匹配,更考验企业对战略契合度、组织文化兼容性和市场动态的精准把握。同时,反垄断审查、法律合规等外部约束条件的讲解,也让我意识到并购是一场需要兼顾战略雄心与现实规则的“戴着镣铐的舞蹈”。


三、自我反思:认知重构与未来展望

学习过程中,我对自身思维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过去对企业并购的认知多停留在“资本扩张”的表象,如今则学会从产业升级、技术迭代、全球竞争等多维视角理解其战略意义。例如,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科技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与人才的行为,本质上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布局。这种认知转变,让我对商业决策的复杂性与前瞻性有了更深体会。


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波动与新兴技术的颠覆式创新,企业并购将呈现更多元化的形态。绿色并购、跨境数据合规并购等新趋势不断涌现,对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学习者,我将持续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动态演进,培养战略思维与风险意识,为未来参与商业实践奠定基础。


企业并购理论课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思维的革新。它让我看到,在资本流动的表象之下,是战略智慧、人性博弈与商业规律的深度交织。这种认知将激励我以更理性、更全面的视角,探索商业世界的无限可能。


中加合作MFM项目2024级3班

戴欢

 

通过《兼并与收购》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并购绝非简单的资本运作,而是涉及战略布局、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的系统性工程。在课堂中,我们不仅分析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还通过小组模拟谈判等实践环节,切身感受到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并购绝非"1+1=2"的算术题,文化差异、管理冲突和估值偏差等因素都可能成为交易失败的隐患。  


尤其引发我思考的是企业并购背后的深层动机:有些是为了拓展市场份额,有些旨在消除竞争对手,还有些则纯粹出于资本运作的需要。而并购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后续整合阶段能否妥善协调股东利益、员工诉求和业务协同。  


作为纯文科背景的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两位老师渊博的学识、生动的授课方式以及与学生间的积极互动,让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变得通俗易懂且充满趣味。他们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经典案例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中加合作MFM项目2024级3班

陈采云

预约咨询

免费课程试听

每月仅5席

与在读学员零距离交流。

真切感受课堂氛围,名师风采。

申请专享MBA、MFM、MEI试听课。

为保证小班教学质量,体验席仅设5席,火速预约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