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别传弟子王绍璠“碰撞”30余位企业高管
2009-08-25 11:03:11
-
摘要
来源 : 长江商报
企业管理:国学不能“包治百病”
今年暑期,央视《开心辞典》栏目推出“开心学国学知识竞赛”,上万人激情参与了这场全民选秀式的知识竞赛,还不算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节目热播后,立刻有人站出来激愤地批判:这是一场“娱乐秀”,把博大精深的国学庸俗化了,是对国学的践踏!
是这样吗?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是倡导“开心学国学”的,北大教授张颐武也是支持者之一,张颐武认为,再高深的学问如果最后只能封存于记忆中或沦为摆设,倒不如推向市场。
其实,此前的不少事实都已证明:只要不被歪曲不被恶搞、太过离奇或者违背基本的事实,被娱乐化的经典还是经典,比如《水煮三国》、《品三国》等作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娱乐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平民化,不但无伤大雅,还让经典口口相传,家喻户晓。这是谁都愿意看到的。
接下来,国学热在娱乐化、平民化的同时并没有就此止步。近一年来,“国学与管理”相结合的讨论不绝于耳,各种“总裁国学班”也顺势而生,国学大师们轮番登台,向困惑的企业家们讲述国学中的企业管理智慧。于是,国学的作用和内涵被大幅“提档升级”。
或许,国学的许多要义对企业管理确实有着启迪或借鉴之妙;或许,国学的许多智慧的确能触发企业管理某些方面的智慧。但是,如果笼而统之地把现代企业管理的各种问题,都和国学扯上关系,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包治百病”之嫌。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现象:国学大师们演讲的现场,鲜见大企业家、各行业的领军人物、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面孔,他们似乎并不太领国学的情,也许是他们太忙,没有时间静下来领悟国学的精妙。
是的,国学娱乐化贴近平民,无可厚非,或许值得赞赏。但是,若把国学当成企业管理的“万能药”,那就让人堪忧了。笔者以为,若老子、庄子等先贤泉下有知,也会大感意外。
文/吴晶晶
现场“舌战”》》企业生存的根本——不破不立
“今天我是在这里摆擂台的,你们没有把我问倒,就是你们水平低。”21日晚,王绍璠摆下擂台,战群雄,希望企业人士能开门见山,将最尖锐、最难的问题说出来。
“拳打南山虎,脚踢北海龙。”古代有句话叫“抛砖引玉”,我要来改正,今天我要‘抛金引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最好把我问趴下。”他自言的开场白,引来全场大笑。
企业高管:我一直困惑,人一出生,其智慧有高有低。你们提到的企业“零项修炼”,可以改变人的大脑,或者说是人的大脑基因。我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而活着?我的企业该怎样发展?
王绍璠:你乱问我乱答。第一个问题如用外交官的话来说:如果我回答了,说明我比你笨。你脑袋已经“进水了”,企业的发展就是“放下来”,如正常的人一样,吃、喝、拉、撒,哪里凉快,你哪里歇着,达到“无我”的境界,这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不破不立之道。
企业高管:我本来就认为我自己不笨,可如果去了你们的“零项修炼”项目,一旦被“格式化”之后,而又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那该怎样办?(全场大笑……)
王绍璠:首先你得尝试,不尝试就没有对等。我们还可以写契约,如果达到游戏规则,算我赢;没有达到,我来赔偿。(他指着桌上自己喝过的水说,这是我的水,你没有喝过,就不知道它是酸的还是甜的。)
企业高管:王老师的课,我听过两次,我觉得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全场轰然大笑,掌声也可听到)。其中你总是说儒家的东西没有什么了不起。而我认为,儒家在教育、政治方面的观点,是影响世界的。创立新的学派,大可不必用尖锐的话来批评别人。
王绍璠:你才是我真正的对手,但我只接受你一半的看法。你只看我偏激的一面,这说明你比我更偏激。我不是说孔子不好,而是说你们这些受了孔子影响的人不好,孔子是伟大,集大成者。这个“回合”,只能说我们打个平手。
企业高管:你怎样看待央视百家讲坛,儒、道、法等都讲,为什么禅就进不了百家讲坛呢?
王绍璠:好问题。讲坛是一个潮流,是流行,不是经典。经典是不能上讲坛的,禅只能上书店,不能上讲坛,因为它不立文字,那怎样说呢。
“舌战”持续到当晚23时左右,但到最后仍有企业高管言犹未尽。“如果觉得还没有得到答案的,我请你们吃夜宵,直到找到答案为止。”自始至终站在前台,布道、战群雄的王绍璠,而到此刻仍未有半丝倦意。
本报记者 袁阳平
企业发展需要“心智”和“德行”
需要怎样的企业家?企业的生存之根是什么?21日晚,在“商道永续发展高峰论坛”上,60余岁满头白发的著名旅美台湾学者、现代禅文化倡导者、南怀瑾别传弟子王绍璠,舌战群雄,与30余名企业高管人士来了一场激烈的思想对对碰。王绍璠称,现在没有真正的企业家,20年后,也许才会出现真正的企业家。需要“安心立命”的企业家。用现代人的“心智”和“德行”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道。
需要怎样的企业家?
通过EMBA管理学院的相关培训我们知道首先他应当是一个能独立思考,高瞻远瞩式的人物;其次是有回归社会的行动及远景;第三是必须有中西文化的内蕴,有音乐、艺术等所有文化的内蕴;最后是企业家要有59岁的道德情操,45岁的身心健康。
王绍璠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某个人的成功,它首先是企业员工的功劳;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功劳;最后才是股东的功劳。
要学会聚财散财
王绍璠认为,企业老板要把房地产当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来看,房地产涉及的不只是一个第三产业,其牵扯的事务是全面的。
在文化《大学》里面所讲的“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用”,这个引申的意义也就是解决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投资、获利、炒作的商业行为。
“企业家既要懂得聚财,也应当学会散财。财散则人聚,人聚则财广。”王绍璠认为,企业不能学西方式的散财,西方式的基金只是用于“偷税漏税”的工具而已。
同时,还有一句话,“君子慎乎其德,有德斯有人”这里面包含的道理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必须是全面的、不二的。
只有这种德才兼备的人士对土地的资源开发,对土地的充分利用才能从土地里面全赢,全赢也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足,这样的人才能给全民、全社会带来真正的财富,而不是说只有房地产从业者单方面赚钱;而“有财斯有用”,以至于良性循环,全民都能够拥有自足的财富,这才是全赢的观念。
“管理”被误用滥用
在西方,大约在20世纪才有管理的名词出现。管理是最坏的字眼,西方上帝管理动物和机器,所以才有管理。但人不是矿物,人不是动物,也不是马力,人的力量是智慧,现在,管理却被我们误用了、滥用了。
“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什么都是管理,我认为这个是很不妥的。”王绍璠随后风趣幽默地说,“对于男士,你们白天说要管理你们的老婆,晚上你们的老婆就会修理你们。”
他说,管理是不能用的,老婆是用心爱的,怎么可以管理呢?同样,员工可以用管理吗?员工也是用心爱的,用心教导的。
链接
王绍璠:作为现代禅文化的倡导者,曾在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开辟的“企业家内圣外王之道”、“企业心的管理”、“打造未来企业家”等,针对当前商界弥漫的缺信少德、急功近利的不正之风,提倡进德修业、回馈社会,将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去,从而造就具足内圣外王品格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