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打不过,跑”更适合竞争

2009-09-11 10:05:37

-

摘要

文/李军南

曾在一本智慧小文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对话:作家问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朋友: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朋友毫不犹豫地告诉作家: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第四是放弃。

 

为什么一再坚持了最后反而放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说怎么能轻言放弃呢,作家后来听企业家朋友说:比如一件事情或者说一笔买卖,你努力了,没有成功,然后想法设法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和对方谈还是不行,最后你通过自己的各方关系甚至动用了不常动用的朋友关系,然后“下了血本”,可最后还是不成,那时候我们就应该理性的思考了,这件事情或者说这宗生意适不适合自己,也许不是你能力不够,也许不是你条件不足,只是因为不适合,所以在这个时候理性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没有必要和任何理由在“一棵树上吊死”。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皇帝曾在殿试时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回答说对不上,另外的举子们还都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回答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因为乾隆出的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举子肯定思维敏捷,很快就看出了难度,而敢于说放弃,说明他有自知之明,对不上就是对不上,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去绞尽脑汁思考本来就没有答案的事情呢?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句看似“懦弱”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江南七怪和郭靖告别的时候,其中一个师傅分别前告诉郭靖走江湖混江湖的一个处事“绝招”——“打不过,跑”。这是江湖人自保的一个“杀手锏”。当然首先要“打”,打过了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在什么位置,才知道是不是人家的对手,如果打了,实力相当,可以继续努力坚持,可如果实力悬殊,我们就应当“知难而退”了,不作无谓的牺牲,是智者所为。

 

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事业上,在情感上,总是持着“一棵树上吊死”、“为了一个椰子放弃了整个海南岛”的想法和做法,而缺少“打不过,跑”的理性思维,智者所为。为了事业、情感寻短见的身边事和新闻也是屡见不鲜,其实我们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应该有一种自知之明,那就是:“打不过,跑”!

预约咨询

免费课程试听

每月仅5席

与在读学员零距离交流。

真切感受课堂氛围,名师风采。

申请专享MBA、MFM、MEI试听课。

为保证小班教学质量,体验席仅设5席,火速预约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