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丨中加合作MFM项目2025级1班《财务会计》课程回顾
2025-09-26 19:10:00
-
摘要
汪方军教授讲授的《财务会计》课程,以“财务会计与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四天高强度、高密度的系统性教学,完整呈现了财务会计从基础核算到价值管理的全链条知识体系,实现了同学们从“记账员”到“价值管理者”的认知升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传统与前沿的深度碰撞,同学们不仅重构了财务会计的知识体系,更掌握了将财务数据转化为商业洞察和战略决策的能力。
主讲老师
MFM
汪方军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全国会计学术类高端人才,获 ACCA 优秀专业指导教师、王宽诚育才奖、西安交大教学卓越奖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与数据资产管理、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陕西省会计学会理事、陕西省审计学会理事、陕西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担任 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编委,以及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Public Policy、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在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审计研究》《税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 90 余篇,出版著作和专业教材 2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教学科研奖励。
第一天课程着力基础重构与认知革新。“会计的本质不是记账,而是商业语言和价值衡量的艺术”。汪教授从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入手,引导学员重新思考会计的本质意义。通过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等典型案例,生动演示了会计信息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合并报表背后的控制权博弈与经济实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价值衡量、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实质影响。以"决策相关性"原则作为方法论,强调会计信息必须服务于经营管理决策,而不仅仅是合规性报告。
第二天课程着墨价值创造与决策支持。汪教授以成本控制到价值创造——财务如何支持企业战略决策为线,通过车、家电、互联网等企业若干实战案例解析上下游企业如何在账期、定价和利润分配中实现价值博弈;展示会计数据如何揭示战略决策的得失;讲解边际成本在定价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税收筹划的影响;引入"决策相关性成本"概念,指导同学识别不同决策场景下的关键成本信息,避免陷入"数据精确但决策错误"的陷阱。
第三天课程着手基于价值的成本管理。“成本不是降低的对象,而是管理的对象。优秀的成本管理不是一味地降低成本,而是优化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汪教授通过两个工具:作业成本法(ABC)系统应用、本量利分析进阶应用,结合银行信贷审批、制造业生产流程等若干案例,展示如何准确识别成本动因,发现隐藏在传统成本核算中的"交叉补贴"问题,提供客户盈利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路径;以保本点计算为开端,深入探讨经营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多产品组合下的盈利结构分析与优化策略、产能约束条件下的产品决策与资源分配以及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的保本点分析和风险溢价设定,塑造同学们颠覆性认知。
第四天课程着眼成本控制到价值创造的完整框架。汪教授通过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ABM)、增值分析、质量成本及目标成本管理等核心内容讲授,强化方法论、实践案例及行业应用的归纳,对关键概念、实施方式和典型案例进行提炼,突出实用方法和跨行业适配性,帮助同学找到优化资源配置、消除浪费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汪教授的课程以“基础重构-决策支持-成本优化-价值创造”的四阶递进设计,确保同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使用30+个真实企业案例,时间跨度从1990年代的长虹战略决策到2023年的AI对企业估值的影响,全方位覆盖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财务问题;巧妙融合金融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展示财务与业务、技术的深度结合;现场全体同学深度参与,结合各自企业的财务实际,逐一进行演示与发表,更好理解课程的实操与应用。
汪方军教授的四天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思维的革命。课程帮助同学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从财务记录到价值发现、从数据计算到业务伙伴、从历史分析到未来规划,助力他们在各自的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班委选举&班会
学习期间,中加合作MFM项目2025级1班的第一次班委会顺利举行,在班主任刘老师主持下,全体同学选出班级班委,明确班委各项工作任务,为班级运作提供有力支持。学习间隙,全班同学欢聚一堂,在松弛、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彼此,缩短距离感,凝聚力、向心力就此爆发。
文章最后,感谢中加合作MFM项目2025级1班的包建利同学对课程内容和班级活动的细致梳理。
图文 | 包建利
排版 | 刘亦轩
出品 |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项目创业与投资实践教学基地
MFM
同学课后感悟
幸得修读汪教授之《财务会计学》。初时只道是寻常财务知识,吾或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然浸学之后,方觉如启幽邃新境,获益匪浅,融现实商业情境与复杂财务报表于典型案例之中,深入浅出,条分缕析,令吾醍醐灌顶,恰似拨雾见日,豁然开朗。
其授课既重学理阐释,亦兼案例剖析,二者相映成趣,妙意横生。课堂案例分享之时,众人畅抒己见,思维激荡,如星芒迸射,烛照知识之渊薮,深拓吾对财务学识之悟境。
尤难忘小组项目之历程。彼时,温婉之黄靓、细心之孙安阳、机智之林佳琳、活泼之俞梦琪、干练之蔡少花,吾等全员集思广益。自案例之解读,至小组研讨、报告之撰著,团队协作与战略思辨之能皆得显著升华,犹璞玉经琢,熠熠生辉。
此课不仅丰赡吾财务学识之藏,更令吾撷取真挚情谊。此番修学之遇,如品佳酿,醇厚悠长,不负韶华。
中加合作MFM项目2025级1班
吴苏琴同学
时光飞逝,满载收获的《财务会计》课程已接近尾声。汪教授以他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将复杂的财务会计知识变得生动而清晰。他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思想碰撞、智慧分享的互动舞台。每一位同学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被激发思考、积极参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老师深厚的学术素养与独特的教学魅力,令我受益匪浅。
在此之前,我对财务会计报表的理解停留在“如实记录”的层面,认为其核心在于客观反映。通过课程学习,我意识到财务报表的编制远非如此简单。它紧密服务于特定目标,深受编制者立场和角度的影响。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估计方法和判断,完全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财务结果与直观感受。这一认识对我触动极大——作为未来的管理者或投资者,绝不能仅凭报表表面的数字做出决策,而必须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会计逻辑、政策动机及经济实质,才能真正读懂企业故事。
课程还让我充分认识到成本准确计量与边际贡献分析的关键价值。尤其是在共同成本与分摊费用占比较高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成本归集与分摊方法直接决定了产品盈利能力的真实判断。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影响企业产品布局、市场定价及资源分配的战略问题。扭曲的成本信息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向偏差,而准确的成本分析则为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帮助我们更科学地把握拓展方向与竞争策略。
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学习让我体会到财务管理中的平衡艺术。两者如同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显著提升资本效益,放大经营成果,实现“事半功倍”的增长动能;反之,过度依赖杠杆也可能在逆境中加速风险暴露,甚至引发经营危机。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杠杆管理不仅关乎收益,更关乎企业稳健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不同项目识别所处的内外部实际情况,在风险与回报之间慎重权衡。
此外,课程也更新了我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它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体现,是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安排的重要管理工具。通过预算,企业能够将整体战略分解为各部门、各层级的责任目标,系统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支持战略有效落地。预算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更精准地行动。
由衷感谢汪教授的悉心教导与无私分享,这门课程不仅拓展了我的财务视野,更重塑了我对企业经营与决策的认知方式。所学所悟必将成为我未来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基石。
中加合作MFM项目2025级1班
周阳同学